Case StudyDigital MarketingFacebookInstagram

Facebook、Instagram 內容怎樣做? 4 個實例分享由定位到平台特性

作為一間 Digital Markeitng Agency,我們經常都會收到不同客戶查詢想要經營社交媒體,主要是 Facebook 及 Instagram 應該做甚麼內容、怎樣做,今次就集合了 4 個我們替客戶經營社交媒體內容的實戰案例和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到你掌握製作內容時的心得和方向。


案例一:著名旅遊景點

第一個案例是一個位於尖沙咀在 2019 年 1 月重開的著名旅遊景點,不會經常有活動發生,除了官方消息如開放時間、設計概念和打卡靚相位之外,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保持每星期甚至每天都有更新?

最決我們以「香港電影愛好者社群 (Community)」作為社交媒體的定位,由於這個旅遊景點有不少電影巨星的掌印及銅像,與香港電影息息相關,於是我們便製作很多相關的內容,如向已故巨星致敬、利用電影元素與時事掛鈎等。一來確保能時常有更新,二來也令整個專頁的互動率 (Engagement Rate) 提升。因為如果只有官方消息或單向內容實在難以與人互動,語言以廣東話為主,時配合香港電影對白,也是這個 community 的獨有語言。

Tribute to Anita Mui
Tribute to Wong Kar Wai

除了日常更新外,另一方面我們亦會做一些小遊戲,例如以下這個「極短鬼故比賽」,邀請用戶一起以十個字創作一個鬼故,雖然沒有任何 incentive,但由於題材吸引有趣,最終在沒有使用任何廣告費之下,達至 26 萬 Organic Reach,超過 1,500 個留言,反應相當好。

Mini game to boost engagement.
就算沒有任何禮物,題材有趣以及切合你的社群特性,一樣可以獲得好反應。

除了在 Online 上做到傳播效果和互動,客戶也希望增加親身到該旅遊景點的人流。於是我們和客戶一起想出了一個由 Online To Offline (O2O) 的活動,就是在 Facebook 帖文以電影金曲留言點唱,得獎者的點唱訊息亦會出現在旅遊景點的 LED 熒幕上,得獎者會親身到現場拍照打卡再放到自己的社交媒體二次宣傳,真正做到把人流由 Online 引流去實體景點上。

O2O activity to help boosting foot traffic.
如果你有實體店希望顧客到訪,不妨也思考一下如何從線上引人流到線下。


小結一:了解社群特性再加以經營

社交網絡,顧名思義是人與人進行社交的平台。不論是 Facebook 或 Instagram,互動都非常重要,思考內容方向時,不應只想著推銷產品或單純發放公司消息,經營一個社群,持續做相關的內容,做出 branding 之餘,能夠凝聚的受眾亦會廣闊得多。

而使用的語言亦需要考慮,不單止是中、英或雙語,也考慮口語或書面語 (假若你同時擁有香港、台灣甚至馬來西亞的客戶)。又或例如主要 target 女性市場,用語及 emoji 使用可能也會不同,這些都要你先想好受眾群組的特性再預先決定。


案例二:獵頭公司

第二個想分享的實戰案例是一間本地的獵頭 (Headhunt) 公司,Headhunt 公司就是為僱主及僱員提供配對服務,成功配對合適的人選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他們就可以賺取佣金。

而那次合作的 Headhunt 公司找上我們時,社交媒體帳戶才剛起步,雙方同意先做一些比較 engaging 的內容,例如打工仔共鳴圖和實用見工資訊吸納一定粉絲數量後,再進行下一步 — 於社交媒體上獲取對他們有價值的資產 ─ 打工仔的 CV。

CV 的 database 一定要夠豐富,他們才能進行最合適的配對,最快捷地 close deal。以往客戶收集 CV 的方法主要有二,一是向平台購買,二是在一些職員展覽中擺 booth 並詢問參觀展覽的人能否留下 CV。兩個方法價錢都比較貴又被動,更耗費人力資源。

其實客戶的日常工作中,本來就會收到 CV 後檢查格式、錯字、文法以及修飾工作內容重點,我們得知後便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當他們的 Facebook 專頁儲到一定粉絲數量後,我們便推出了一個「將 CV 交俾我地 幫你輕鬆執靚」的 mini campaign,用戶把 CV email 給這間公司,執好後再免費傳回給他們。這個對於想搵工的畢業生或想轉工的打工仔來說無疑非常吸引,在兩星期後吸納了超過 70 份 CV,重點是他們的員工只需安坐辦公室就自然收到大量 CV。

Reduce 70% cost for client through online campaign,

以往我們都曾經寫過文章分享為這間獵頭公司進行推廣的實戰案例,可以參考這篇


小結二:目標清晰再推出帖文及活動

平日在社交平台上,不難看到大大小小的 mini campaign,大部分是 Giveaway,也有「留言+1」刷 Engagement 的。不過當你思考要做一個 mini campaign 的時候,不應該只遁這兩個方向,而是想清楚要達到甚麼目標,怎樣的內容才可以達到,也要小心避免「只想從潛在客戶身上收割但不想付出任何代價」的想法。可以在你日常工作中抽取適合的服務或產品,計算成本,讓你的潛在客戶先體驗再轉化就容易得多。


案例三:Instagram 定位

上述案例一分享的旅遊景點,其 Instagram 方面定位與 Facebook 不同。Instagram 是一個形象先行 (Visual driven) 的平台,以靚相為主,但我們無法長期進行拍攝,所以會在 hashtag 中找尋適合的用戶相片,inbox 他們取得授權,再 repost 到帳戶上,這種 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 的方式不單可以節省我們製作內容的資源,更可以增加用戶對帳戶的黏著度,一而再地於自己的相片中加上與該旅遊景點相關的 hashtag。

由於以上 User Generated Content 的操作,Instagram 的帖文以中英語寫作,確保海外遊客也看得懂。


另一個想分享的 Instagram 實戰案例,是一個財經產品比較平台,
會提供信用卡、貨款、保險的比較,網頁和 Facebook 上有大量資訊性文章。同樣地我們要為他們經營 Instagram 的時候,也考慮到平台特性:形象先行、帖文無法貼上連結 (因而無法把流量帶至網站)、帖文內容不宜太長。與其把 Facebook 的內容照辦煮碗,不如切合平台特性,內容上以慳錢攻略、旅遊攻略等輕鬆題材為主,Design 上以其可愛的吉祥物作為主體,搭配 infographic 表達,達至 Branding 的效果也吸引眼球,使用戶一看就了解,增加他們儲存帖文 (save post) 的機會。


小結三:內容切合平台特性

Facebook 及 Instagram 雖然屬同一公司,在香港也擁有相當多用戶,但兩個平台的特性差異很大:例如 Facebook 資訊量大,支援各種形式,圖片、影片、文章、連結等,桌面及手機都有人使用;而 Instagram 主要在手機上使用,形象先行,圖片必須夠吸引,Story 使用量高,帖文內容不能太長,hashtag 的使用會大大增加曝光等。

所以在進行內容製作時,最好能兼顧平台特性,當然明白有時資源不許可,也只能做 mirror content,不過若集中只做一平台,可要好好拿捏其特性呢。


案例四:Story Game (限時動態遊戲)

Story 多人玩已經不用多說了,其使用量現時比 Timeline post 還要多,但如何以 Story 進行推廣呢?除了進行直播、定期進行問答、製作自己的 filter 以外,還有其他有趣的玩法。

這裡分享的,其實是一個沒有成功的 pitching。這個客戶定期有禮品送給其會員,以往送出的方法一直都是在 Facebook post 要人留言並揀選得獎者,當時收到的 project breif 是客戶更想要與年輕人互動,想要新 idea,於是我們便建議用 Story 進行互動,利用 Sticker 功能進行活動。

例如是有實體禮品要推出,可以把禮品馬賽克或局部放大後,放在幾個 Story 以 Quiz sticker 給用戶競猜,猜中次數最多的用戶便有機會得到禮品。又如果送出的禮品價值較高,可以要求參加者提交創作的故事、照片或影片,甚至可以把已經篩選了的作品放在 Story 進行投票 (polling),票數最高便可以獲獎,既增加活動透明度,亦讓你的粉絲有機會一起參與,提高整個活動的效能。

可以多利用 Story 的 Sticker 進行互動,因為 Story 的使用量非常高,宜佔先機,先熟習及收集足夠數據。

而當活動結束後,亦可以繼續利用 Story 進行互動,例如意見調查看看活動的有趣程度、深淺程度、禮品吸引程度等,歡迎參加者提供意見,以便調整以後的互動,以 Story 收集意見很方便亦沒有任何成本。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現時只有「投票 (Polling)」這個 Sticker 可以投放廣告,而且需要於 Ads Manager 建立。若果你想為 Story 活動進行推廣,可以先行製作一個有關活動詳情的預告 (pre-heat) 的帖文或 Story 然後投放廣告。有關投票 Story 的廣告設定,可參考 Facebook 官方文章

如果你想了解 Facebook 及 Instagram Story 的分別,可以參考我們之前寫的這篇文章


小結四:不固步自封,經常學習新功能

2017 年 Story 已經推出了,使用量高不是今天才知道的事情,不過市面上把 Story 玩得出色的品牌或公司就似乎還未算很多,如果能夠早點把平台特性摸熟再加以利用,就可以早著先機。

Digital Marketing 是一個每天都在轉變的行業,平台上的功能推陳出新,演算法也經常轉換,必須經常保持更新。如果你連 Instagram 都還未開始熟用,那就真的要加把勁追上來了!

 

希望以上 4 個案例可以讓你在製作社交媒體內容時有一點啟發,還有要注意的是,若果你打算投放廣告,在製作內容時更要注意是否符合平台廣告的規則,最簡單如 20% Text Rule, 避免敏感字眼等,以往我們都有拍片分享過相關內容,有興趣也可以去看看:

MORE Digital 是一間香港的 Digital Marketing Agency,我們的客戶包括地產商、媒體、中小企及遊戲等,如果你在推廣上遇到任何疑難,歡迎隨時在我們的網站上和我們直接對話或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聯絡我們啊!

想知道更多有關 Digital Marketing 的知識及實例? 立刻免費訂閱緊貼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 及 Google 等最新消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