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間 Digital Markeitng Agency,我們經常都會收到不同客戶查詢想要經營社交媒體,主要是 Facebook 及 Instagram 應該做甚麼內容、怎樣做,今次就集合了 4 個我們替客戶經營社交媒體內容的實戰案例和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到你掌握製作內容時的心得和方向。
案例一:著名旅遊景點
第一個案例是一個位於尖沙咀在 2019 年 1 月重開的著名旅遊景點,不會經常有活動發生,除了官方消息如開放時間、設計概念和打卡靚相位之外,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保持每星期甚至每天都有更新?
最決我們以「香港電影愛好者社群 (Community)」作為社交媒體的定位,由於這個旅遊景點有不少電影巨星的掌印及銅像,與香港電影息息相關,於是我們便製作很多相關的內容,如向已故巨星致敬、利用電影元素與時事掛鈎等。一來確保能時常有更新,二來也令整個專頁的互動率 (Engagement Rate) 提升。因為如果只有官方消息或單向內容實在難以與人互動,語言以廣東話為主,時配合香港電影對白,也是這個 community 的獨有語言。
除了日常更新外,另一方面我們亦會做一些小遊戲,例如以下這個「極短鬼故比賽」,邀請用戶一起以十個字創作一個鬼故,雖然沒有任何 incentive,但由於題材吸引有趣,最終在沒有使用任何廣告費之下,達至 26 萬 Organic Reach,超過 1,500 個留言,反應相當好。
除了在 Online 上做到傳播效果和互動,客戶也希望增加親身到該旅遊景點的人流。於是我們和客戶一起想出了一個由 Online To Offline (O2O) 的活動,就是在 Facebook 帖文以電影金曲留言點唱,得獎者的點唱訊息亦會出現在旅遊景點的 LED 熒幕上,得獎者會親身到現場拍照打卡再放到自己的社交媒體二次宣傳,真正做到把人流由 Online 引流去實體景點上。
小結一:了解社群特性再加以經營
社交網絡,顧名思義是人與人進行社交的平台。不論是 Facebook 或 Instagram,互動都非常重要,思考內容方向時,不應只想著推銷產品或單純發放公司消息,經營一個社群,持續做相關的內容,做出 branding 之餘,能夠凝聚的受眾亦會廣闊得多。
而使用的語言亦需要考慮,不單止是中、英或雙語,也考慮口語或書面語 (假若你同時擁有香港、台灣甚至馬來西亞的客戶)。又或例如主要 target 女性市場,用語及 emoji 使用可能也會不同,這些都要你先想好受眾群組的特性再預先決定。
案例二:獵頭公司
第二個想分享的實戰案例是一間本地的獵頭 (Headhunt) 公司,Headhunt 公司就是為僱主及僱員提供配對服務,成功配對合適的人選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他們就可以賺取佣金。
而那次合作的 Headhunt 公司找上我們時,社交媒體帳戶才剛起步,雙方同意先做一些比較 engaging 的內容,例如打工仔共鳴圖和實用見工資訊吸納一定粉絲數量後,再進行下一步 — 於社交媒體上獲取對他們有價值的資產 ─ 打工仔的 CV。
CV 的 database 一定要夠豐富,他們才能進行最合適的配對,最快捷地 close deal。以往客戶收集 CV 的方法主要有二,一是向平台購買,二是在一些職員展覽中擺 booth 並詢問參觀展覽的人能否留下 CV。兩個方法價錢都比較貴又被動,更耗費人力資源。
其實客戶的日常工作中,本來就會收到 CV 後檢查格式、錯字、文法以及修飾工作內容重點,我們得知後便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當他們的 Facebook 專頁儲到一定粉絲數量後,我們便推出了一個「將 CV 交俾我地 幫你輕鬆執靚」的 mini campaign,用戶把 CV email 給這間公司,執好後再免費傳回給他們。這個對於想搵工的畢業生或想轉工的打工仔來說無疑非常吸引,在兩星期後吸納了超過 70 份 CV,重點是他們的員工只需安坐辦公室就自然收到大量 CV。
以往我們都曾經寫過文章分享為這間獵頭公司進行推廣的實戰案例,可以參考這篇。
小結二:目標清晰再推出帖文及活動
平日在社交平台上,不難看到大大小小的 mini campaign,大部分是 Giveaway,也有「留言+1」刷 Engagement 的。不過當你思考要做一個 mini campaign 的時候,不應該只遁這兩個方向,而是想清楚要達到甚麼目標,怎樣的內容才可以達到,也要小心避免「只想從潛在客戶身上收割但不想付出任何代價」的想法。可以在你日常工作中抽取適合的服務或產品,計算成本,讓你的潛在客戶先體驗再轉化就容易得多。
案例三:Instagram 定位
上述案例一分享的旅遊景點,其 Instagram 方面定位與 Facebook 不同。Instagram 是一個形象先行 (Visual driven) 的平台,以靚相為主,但我們無法長期進行拍攝,所以會在 hashtag 中找尋適合的用戶相片,inbox 他們取得授權,再 repost 到帳戶上,這種 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 的方式不單可以節省我們製作內容的資源,更可以增加用戶對帳戶的黏著度,一而再地於自己的相片中加上與該旅遊景點相關的 hashtag。
另一個想分享的 Instagram 實戰案例,是一個財經產品比較平台,會提供信用卡、貨款、保險的比較,網頁和 Facebook 上有大量資訊性文章。同樣地我們要為他們經營 Instagram 的時候,也考慮到平台特性:形象先行、帖文無法貼上連結 (因而無法把流量帶至網站)、帖文內容不宜太長。與其把 Facebook 的內容照辦煮碗,不如切合平台特性,內容上以慳錢攻略、旅遊攻略等輕鬆題材為主,Design 上以其可愛的吉祥物作為主體,搭配 infographic 表達,達至 Branding 的效果也吸引眼球,使用戶一看就了解,增加他們儲存帖文 (save post) 的機會。
小結三:內容切合平台特性
Facebook 及 Instagram 雖然屬同一公司,在香港也擁有相當多用戶,但兩個平台的特性差異很大:例如 Facebook 資訊量大,支援各種形式,圖片、影片、文章、連結等,桌面及手機都有人使用;而 Instagram 主要在手機上使用,形象先行,圖片必須夠吸引,Story 使用量高,帖文內容不能太長,hashtag 的使用會大大增加曝光等。
所以在進行內容製作時,最好能兼顧平台特性,當然明白有時資源不許可,也只能做 mirror content,不過若集中只做一平台,可要好好拿捏其特性呢。
案例四:Story Game (限時動態遊戲)
Story 多人玩已經不用多說了,其使用量現時比 Timeline post 還要多,但如何以 Story 進行推廣呢?除了進行直播、定期進行問答、製作自己的 filter 以外,還有其他有趣的玩法。
這裡分享的,其實是一個沒有成功的 pitching。這個客戶定期有禮品送給其會員,以往送出的方法一直都是在 Facebook post 要人留言並揀選得獎者,當時收到的 project breif 是客戶更想要與年輕人互動,想要新 idea,於是我們便建議用 Story 進行互動,利用 Sticker 功能進行活動。
例如是有實體禮品要推出,可以把禮品馬賽克或局部放大後,放在幾個 Story 以 Quiz sticker 給用戶競猜,猜中次數最多的用戶便有機會得到禮品。又如果送出的禮品價值較高,可以要求參加者提交創作的故事、照片或影片,甚至可以把已經篩選了的作品放在 Story 進行投票 (polling),票數最高便可以獲獎,既增加活動透明度,亦讓你的粉絲有機會一起參與,提高整個活動的效能。
而當活動結束後,亦可以繼續利用 Story 進行互動,例如意見調查看看活動的有趣程度、深淺程度、禮品吸引程度等,歡迎參加者提供意見,以便調整以後的互動,以 Story 收集意見很方便亦沒有任何成本。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現時只有「投票 (Polling)」這個 Sticker 可以投放廣告,而且需要於 Ads Manager 建立。若果你想為 Story 活動進行推廣,可以先行製作一個有關活動詳情的預告 (pre-heat) 的帖文或 Story 然後投放廣告。有關投票 Story 的廣告設定,可參考 Facebook 官方文章。
如果你想了解 Facebook 及 Instagram Story 的分別,可以參考我們之前寫的這篇文章。
小結四:不固步自封,經常學習新功能
2017 年 Story 已經推出了,使用量高不是今天才知道的事情,不過市面上把 Story 玩得出色的品牌或公司就似乎還未算很多,如果能夠早點把平台特性摸熟再加以利用,就可以早著先機。
Digital Marketing 是一個每天都在轉變的行業,平台上的功能推陳出新,演算法也經常轉換,必須經常保持更新。如果你連 Instagram 都還未開始熟用,那就真的要加把勁追上來了!
希望以上 4 個案例可以讓你在製作社交媒體內容時有一點啟發,還有要注意的是,若果你打算投放廣告,在製作內容時更要注意是否符合平台廣告的規則,最簡單如 20% Text Rule, 避免敏感字眼等,以往我們都有拍片分享過相關內容,有興趣也可以去看看:
MORE Digital 是一間香港的 Digital Marketing Agency,我們的客戶包括地產商、媒體、中小企及遊戲等,如果你在推廣上遇到任何疑難,歡迎隨時在我們的網站上和我們直接對話或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聯絡我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