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MarketingDigital Marketing

3個理由告訴你 為何要使用多渠道(Multi-Channel)進行內容行銷?

MORE 在不同的場合以及文章中都曾多次提及我們是使用多種不同的渠道發放內容,如果你仍然不確定什麼是內容行銷,又或者正在猶豫如何開始,可以先看看我們之前的文章。 

 

Digital Marketing=廣告? 快來認識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

B2B SEO 策略: 提升網站流量實戰分享

 

而這次我們的分享將會集中討論為何作為中小企,時間及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我們仍然堅持在多渠道上發放內容以及推廣。

 

 

原因一: 不想浪費辛苦製作的內容,就要配合不同用戶習慣使用多渠道

有在製作內容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製作內容花的時間和心力絕不簡單,以我們自己為例子,寫一篇 Blog 由制定題目、建立內容框架、資料搜集、書寫、校對以及製圖等,最少都要花我們 3 – 4 小時才能完成一篇,如果是影片的話製作花的功夫就更甚。

 

作為內容製作者我們當然希望有越多的人看到我們製作的內容就越好,如果選擇單一渠道發佈 (如 Facebook, YouTube) 的話,你就只能接觸到已經在上面的受眾,而非常大機會忽略了習慣使用其他渠道但對你的內容也有興趣的用戶。

 

永遠不要假設喜歡某種內容的人就只喜歡看特定形式或渠道, 基本上 100 個人就會有 100 種不同的使用習慣,所以與其作假設,不如嘗試將內容演變成不同形式,放於不同渠道發放。

 

例如我們同一篇文章會發佈到我們的網站、Facebook 以及 LinkedIn,然後我們會將影片發放到 Facebook、YouTube 以及 Instagram 上。

 

我們因著人手有限所以只是非常簡單地將內容變成不同形式,不過也讓我們分享一下美國社群大師 GaryVee 的例子,看看他是如何持續地使用相同的內容再演變成不同模式,藉此持續產出高質素內容。

 

GaryVee 持續產出高質素內容的秘訣

 

他將自家影片 (包括演講、日常 Vlog 等) 作為內容支柱 (Pillar Content),他的團隊會從這些影片中找出金句 (Quotes)、Memes 以及故事製作成微型內容 (Micro Content),亦會有團隊成員將他的影片內容轉換成文字並發佈到他的Blog上,再以不同渠道例如 LinkedIn、電郵等形式發佈出去。 

 

GaryVee 的內容支柱 (Pillar Content) 一般是他比較長的影片,從上圖可見這個系列片長一般在 40 分鐘以上

 

不過內容製作的過程還沒有完結,他的團隊同時會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查看用戶留言,將了解是否有其他內容用戶認為非常有趣,他們會將此部份再剪輯出來成為另外一些社群主導的微型內容 (Community Driven Mirco Content),例如片長只有 1 – 3 分鐘的影片或金句圖等:

 

 

以下是他們如何循環使用內容的過程:

 

如有興趣查看整個過程以及想法可以看看 GaryVee 的 Blog 與及 Slideshow

 

當然這樣大型的內容製作並不是中小企可以負擔的,但背後的理念以及如何重覆使用同樣中心思想內容並轉變成不同格式內容並是非常值得參考。

 

原因二: 需要測試不同渠道的受眾反應以了解是否適當渠道

對於公司而言每增加一個渠道就等於增加了工作量,所以不論大小公司對於新增多一個渠道總是十分抗拒或者需要花很多時間考慮,不過對於 MORE 而言我們認為快速測試渠道是否適合勝於一直在計算利弊,雖然我們一直強調要使用多渠道,但這並不代表所有渠道都適合所有行業的內容製作者。

 

MORE 測試一: 於 Medium 上發佈英文 Blog

我們因為網站結構的關係,無辦法簡單的將英文 Blog 直接放於網站內,為了測試一下英文Blog 對我們而言是否能帶來效益,我們曾經建立了 Medium 帳戶並將文章翻譯成文章上傳在那,想看看 Medium 是否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流量以及認受度。 

 

 

我們亦了解放於單一平台又不進行推廣的話是不會有人發現,是故我們亦將英文文章於Facebook 中建立了 Dark Post 進行推廣:

 

 

我們亦有於 LinkedIn 上嘗試分享英文文章,不過非常可惜這些做法也未能幫到我們的英文文章,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英文世界中已經有非常多更深入的內容,所以後來我們將文章翻譯的工作放於較後的次序,優先建立中文,主打中文讀者的內容。不過在之後我們也可能嘗試將中文內容放於 Medium 上看看又會否有另外一種結果。

 

MORE 測試二: 於 Twitter 上發佈中文 Blog 及影片

除了 Medium 外, 我們亦嘗試將中文文章及影片放於 Twitter 上, 並使用不同的 hashtag, 不過結果也顯示我們的文章似乎並不適合於 Twitter 平台發佈, 所以我們現時也並沒有經常更新, 但 Twitter 的測試其實開始了並不長時間,我們在之外也可能會有其他嘗試看看是否可以在 Twitter 中開闢新的讀者群。

 

 

雖然我們的測試也花了我們一點時間,不過與其花時間討論研究, 快速測試渠道我們認為會更適合建立良好內容行銷策略的方法,我們還是再三強調,不要假設每個用戶的使用習慣都一樣,於不同的渠道上我們自然需要使用不同的語調及方法說話, 從而測試這對業務而言是否相關渠道。

 

原因三: 分散投資,雞蛋不放於一籃子

社交平台和搜尋引擎的演算法經常演變,老實說如果總是要適應新規則難免力不從心,而且社交平台的壽命亦非常難預測,曾經大熱的 Xanga、Google+ 已經壽終正寢,而社交平台霸主 Facebook 亦被質疑用戶花費的時間較以往短,或年輕用戶更愛 Instagram、Tiktok 等,如果你的內容只集中在一個平台又沒有建立自己的用戶名單,在平台沒落時你曾經制作的內容及Fans 亦付諸東流,所以我們非常建議大家分散投資,將內容以不同形式於不同平台發佈,以及收集電郵等個人資料以建立用戶名單。

 

電郵宣傳 (Email Marketing) 還有用嗎? 分享 4 個自動簡單收集電郵方法

 

希望以上 3 個原因可以說服你嘗試多渠道的內容行銷,另外亦要記得在過程中持續觀察數據以調整自己的策略, 最終以最少的資源做到最合適你業務的推廣策略。

 

MORE Digital 是一間位於香港的 Digital Marketing Agency,如果你於網上宣傳上遇到任何難題,歡迎於網站上和我們直接對話,或者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我們期待和你們交流啊!

 

 

想知道更多有關 Digital Marketing 的知識及實例? 立刻免費訂閱緊貼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 及 Google 等最新消息!

在〈3個理由告訴你 為何要使用多渠道(Multi-Channel)進行內容行銷?〉中有 6 則留言

  1. 你好,多謝你們精簡而且非常實用的內容。想了解更多有關social media pages,如果有很多不同類型的Facebook pages來自同一間公司,但是整體engagement不是十分理想的話,是否要整合成為同一個page會比較理想?可否介紹多少少Facebook pages背後嘅正確optimization的方法?謝謝

    1. Kimmy你好,

      感謝你的留言。
      我們認為只有內容及目標客戶性質相近的才適合整合成同一個專頁,合併專頁並不能解決 Engagement 不理想的問題。

      Engagement 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內容以及 Format 上出現問題,未能引起目標客戶的共鳴,所以需要 Optimize 應該先從分析內容及表現數據開始,Facebook專頁於 Insights 中亦已提供不少數據,可以由那邊開始進行分析。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使用 Facebook 的技巧,可以查看我們有關 Facebook 的文章: https://moredigital.com.hk/category/facebook/

      希望能幫助到你吧。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