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 2 年我們都為大家整合了 Digital Hong Kong 報告中香港社交平台的使用狀況及值得留意的訊息,2021 年亦不例外,以下讓我們和大家簡單分享 2021 年香港社交平台的近況。
※ 2022 年的 Digital Hong Kong 報告已經推出,我們亦為大家作重點整理,有興趣可以查看我們的最新文章 《2022 香港社交平台最新使用現況》。
香港社交平台整體現況
讓我們先看看最基本的數據,究竟香港有多少人口及活躍社交平台用戶數字:
在報告中顯示香港人口約為 752 萬,而當中有約 644 萬人為活躍的社交平台用戶,約佔總人口的 85.6%。
跟去年相比,活躍的社交平台用戶增長了約 11 萬人,增長比率為 1.7%。
香港社交平台排名及活躍用戶數字
而我們每年最關心的香港社交平台排名今年亦出現了明顯變化:
YouTube 首次成為香港最多人使用的社交平台,約有 86.9% 有連接上網的用戶在過去一個月曾使用 YouTube。根據報告中在香港有連接上網的用戶約為 692 萬,以此推斷 YouTube 的月活躍用戶 (Monthly Active User, MAU) 約為 601 萬。
而往年的霸主 Facebook 則跌至第 3 位,約有 83% 的香港上網用戶在過去一個月有打開 Facebook,以報告中的數字推斷其月活躍用戶約為 574 萬。
去年與 Facebook 同樣成為眾矢之的 WhatsApp 和去年相比則提升了一名,成為香港第 2 位最多人使用的社交平台,推斷其月活躍用戶約為 578.5 萬。
大家可能認為是 Facebook 用戶量下跌導致其排名下跌,但和去年的報告比較,其實 Facebook 的活躍人數比例上升了 (去年是 82%,今年是 83%),只是 YouTube 活躍人數比例上升得比較多 (去年是 81%,今年是 86.9%),這才導致了 Facebook 的排名下滑。
而排名第 4 位的 Instagram 其活躍人數已明顯和首 3 位相距甚遠,推斷其月活躍用戶約為 409 萬。
有趣的是自去年開始 Facebook 帝國飽受批評,包括打壓言論自由、侵犯用戶個人隱私等,但在香港最多人使用的 5 個社交平台中 4 個都屬 Facebook 帝國旗下 (包括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 及 Facebook Messenger),而近數月比較引起港人注意的 MeWe 及 Signal 暫時都未見於榜上,不確定是用戶人數太少還是因為平台太新報告未有相關資料。
如果大家想查看往年的社交平台用戶數字及其排名,可以前往我們過往的分析文章:
題外話 ─ 全球的社交平台排名及使用人數
雖然在香港 YouTube 成為了最多人使用的社交平台,但從全球層面來看的話,排名第 1 的仍然是 Facebook,其全球活躍用戶人數為 27.4 億,而 YouTube 則排名第 2,其全球活躍用戶人數為 22.9 億。
不過由於這篇文章我們會集中討論香港的狀況,所以對全球社交平台現況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查閱相關報告,以下讓我們回到香港的主題。
香港社交平台用戶整體人口數字 (以廣告觸及計算)
除了以上從上網用戶人口及平台月活躍用戶數比例作推斷外,在報告中另外亦提及各大平台可以使用廣告觸及的人數 (但其活躍程度則未知),我們亦將這些數據綜合以下供大家參考:
和 2020 年版本的報告相比,Facebook 的廣告可觸及用戶微升了 20 萬,而 Instagram 則上升了 50 萬,不過根據過往經驗這個數字經常浮動,所以僅作參考。
如果你有興趣知道更詳細的香港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用戶數字,我們建議閱讀以下 2 篇 Jan’s Tech Blog 的文章:
其實對比去年 Twitter 的廣告可觸及用戶上升了 60 萬 (去年的人數為 75 萬),其升幅數字比 Facebook 及 Instagram 都要多,如果以 Year-over-year (YoY) 百份比計算的話更高達 80%。
去年我們曾分析 Twitter 的升幅和 2019 年的社會運動相關,不過在香港 Twitter 比較多用於新聞及政治消息傳播,而較少和休閒等相關,即使用戶數提升亦未必是個適合進行推廣的平台,但大家可以多多留意一下 Twitter 的發展。
報告中亦有提及 Facebook Messenger 及 Snapchat 的用戶數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在報告中查閱相關資訊。
報告中的有趣發現
Facebook 專頁互動 (Engagement) Benchmark
在報告中表示 Facebook 專頁的平均互動率 (總互動數/專頁粉絲數) 約為 0.23 %,而互動的定義為 Reactions、Comments 及 Shares ,而過往經常會包括的影片觀看 (Video Views) 則並不計算在內。
過往我們都一直認為影片 (Video) 是 Facebook 上最容易觸及到更多人及取得互動的形式,但在這個定義下影片竟然是 4 種格式 (圖像、影片、連結、狀態更新) 中排名最後的:
反而 Status Post (即純文字討論) 獲得最多的互動。
由於今年的報告中 We Are Social 及 Hootsuite 表示其數據來源有改變,所以我們並不能直接比較今年以及往年報告中的數字,但這次報告中影片觀看並沒有列為互動,導致影片在互動上的優勢大減。
不過這數字其實符合我們自己過往的經驗,如果影片內容若果不太突出,相比其他格式所獲得的互動相對會較少。因此可以說,終究還是要看內容本身的質素及能否帶來互動,並不能一概而論認為影片一定取得較少讚好或留言。
而且我們不能確定報告中是否有包括直播 (Live Stream),因為直播主如果懂得帶動氣氛以及給予明確的行動呼籲 (Call To Action) 的話,一般留言或分享數字都會較其他格式為高。
所以以上數字僅供各位參考,和去年的結論相同,各位在決定帖子格式 (Post Format) 時,應優先考慮該形式是否發佈你的內容的最佳方式,而不是單單考慮其於平台上平均互動率的高與低。
和觸及一樣,互動率的高低都非常取決於你的內容質素,所以與其著眼於帖子形式,如何令你的內容更有質素、更切合你的潛在用戶或粉絲的需求更為重要。
哪個本地媒體最受香港人歡迎?
根據報告中從 Semrush 中取得的數字,香港01 是香港最多人到訪的媒體網站,蘋果日報排名第 2,而 on.cc (東網) 則排名第 3:
不過要注意以上是 2020 年 12 月的數據,而不是以年度計算。
香港01 的總閱覽數約為 4,590 萬,較蘋果日報高出約 1.53 倍 (蘋果日報的總閱覽數為 3,000 萬),不過這份報告未有提及只計算網站流量還是也有計算 App 中的閱覽數,而 Semrush 是 SEO 的知名工具,所以筆者相信主要是以網站流量計算而未有包括 App 的瀏覽量,所以數字未必能作準,只供參考。
不過報告中提及的另一個數字 ─ 網站流量來源 (Traffic Source) 則非常有趣:
蘋果日報是這 3 家本地媒體中從社交平台獲取流量比例最高的一家,蘋果日報從 Facebook 獲得約 4.1% 的流量,從 YouTube 及 Instagram 分別獲得 0.2 % 及 0.11% 的流量,比例明顯較其競爭對手香港01及東網高。
不過可惜的是這份報告中未有比較他們的自然流量 (Organic Traffic) 及直接流量 (Direct Traffic) 比例,將來有機會我們再介紹大家可以使用怎樣的付費及免費工具查看這些數字。
誰是 YouTube 上最多人搜尋的本地 KOL?
讓我們先看看 YouTube 去年 20 個最多人使用的搜尋字眼:
和去年相比有些字眼可說非常長青,例如電影、多啦A夢、小新等都仍然停留於 20 大。
而大家最喜歡搜尋的本地 KOL 卻出現了變化,去年唯一上榜的笑波子今年跌出 20大,取而代之的是蕭生蕭若元,排名第 12,同樣是本地 KOL 的 Coffee 林芊妤亦榜上有名 (搜尋字眼只是顯示 Coffee,所以有可能亦夾雜了想搜尋「咖啡」的數字),這 2 位 KOL 的搜尋次數比起知名韓國女團 BLACKPINK 還要高,可說相當受到香港人歡迎!
以上就是香港社交平台 2021 年的現況簡單介紹及分析,如果你對香港社交平台現況有任何意見或疑問也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啊!
這份報告中談及很多和社交平台及 App 使用狀況等的數據,接下來 MORE 可能還會針對報告中的其他面向和大家分享。
MORE Digital 是一間香港的 Digital Marketing Agency,我們的客戶包括地產商、媒體、中小企及遊戲等,如果你在推廣上遇到任何疑難,歡迎隨時在我們的網站上和我們直接對話或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聯絡我們啊!
資料來源及參考報告:
在〈Facebook、IG、YouTube 香港社交平台用戶數字比一比 (2021 年 Q1 版)〉中有 2 則留言
協助公司找尋social media 方向
你好,如果有任何 Digital Marketing 服務需求,可以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我們的同事會再和你跟進的,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