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於 2019 年成立 Instagram 帳戶,截至目前為止有 1.6 萬追蹤者,雖然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數字,但作為 B2B 公司而言增長 IG 並不算是件容易的事。
對不少公司而言,可能仍認為 Instagram 並不是主打平台,但不能否認的是現時 Instagram 的自然傳播 (Organic Reach) 要比 Facebook 高得多,而且在香港 30 歲或以下的用戶更多地使用 IG 亦是不爭事實。
我們經營了 IG 帳戶 3 年後,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當中我們心態以及內容的變化,過程中使用了什麼策略來增長 Instagram 帳戶粉絲,背後又需要重視哪方面的數據洞察。
Instagram 帳戶經營的變化
剛開始時我們只視 Instagram 為擺放內容的平台,並沒有特別用心經營,內容基本上都是由 Facebook 專頁直接放於 Instagram 上,所以當時的 IG 只有約 300 名追蹤者,內容看起來也完全不統一:
直至 2020 年,我們才開始認真經營 Instagram 帳戶,製作專屬 Instagram 的獨有內容,同時利用了 Instagram 不同的功能,例如 Story、Guides、Video 等:
現時我們的追蹤人數亦上升至 1.6 萬人,整體版面風格看起來亦較以前和諧統一。
在這 2 年間我們的帳戶追蹤人數大幅增加了超過 50 倍,以下會分享這 2 年來使用過的追蹤人數增長策略。
策略一:根據平台特質創作適合的內容
以前我們的重心較多放於 Facebook 上,亦因為資源有限所以直接將 Facebook 的內容轉發於 Instagram 上就當作經營帳戶, 想當然這兩個平台的用戶習慣非常不同,這做法並不能為我們的帳戶帶來增長,充其量只可說是增加了少量曝光。
現時我們的 Instagram 以 Bite-Size Content 為主,內容較為即食及容易理解,重點是以標題吸引讀者查看內容,並以多圖片形式吸引眼球和互動,而實用知識令讀者有更大機會分享或儲存貼文,內容通常會淺談論點,然後直接跳到結論,詳細的論述則會放到網站的文章中。
策略二: 善用 Instagram 功能帶來互動
現時我們會恆常使用 Instagram 最新或獨有的功能,從而提升整體的觸及率及互動。 例如利用 Guides 整合同一主題貼文,令舊貼文即使已發佈了一段時間仍有機會被重看,我們亦留意到一些舊貼文因此獲得新的曝光及讚好:
延伸閱讀:Instagram 導覽 (Guides) 全方位教學 [附上常見問題解答]
還有利用 Story 貼圖提升瀏覽量,包括投票、倒數、網站連結等:
而且早前也曾實測,Story 數量會影響追蹤者增長,有興趣可以查看我們之前的文章《社交平台傳聞實測 Story 數量會影響 Instagram 粉絲增長人數嗎?》。
你亦可以視乎你的帳戶定位,利用其他 Instagram 的功能,例如 Reels、商店等為你帶來相應的成效。
策略三: 付費推廣及數據分析
就我們的經驗而言,如果單靠自然方法增長帳戶其難度可說越來越高,首先你的內容必須要非常出色 (不單文字內容,設計亦需具個人特色),令你的帳戶能夠在眾多貼文中突圍而出,而且內容更必須撃中你的目標客戶,這並非不可能,只是我們相信大部份剛開始經營帳戶的人未必能掌握到這個技巧。
所以我們大部份貼文在推出後,都會用 HK$200 測試成效 (預算你可以按自己需要而定),而且會繼續推廣每個追蹤者成本低於 HK$2 的貼文 (如果你的目標是增長追蹤者)。
以下是推廣後我們會留意的數據:
- 追蹤者升幅
- 每個追蹤者成本 (Cost Per Follower)
- 儲存及分享
經營一段時間後,根據數據表現大致上你就會知道什麼題材的貼文在廣告上表現會更好,從而調整創作內容的正確方向。
延伸閱讀:Instagram App VS Ads Manager ─ Instagram 廣告如何做最有效?
策略四: 保持耐心,不追求快速增長
Instagram 是我們營銷系統的其中一環,但從不是唯一,對我們而言社交平台是流量入口,但不是終點,所以追蹤者數字、分享和儲存貼文等的曝光增長只是其中一個目標,更重要的目標是服務查詢及轉換成生意。
創作內容對我們來說就如同種樹,你不可能期望在剛栽種的數個月就有明顯收成,所以各位內容創作者需要保持耐心,配合不同成長策略,找出適合你的定位以及成長模式。
延伸閱讀: MORE 真實數據公開! 如何打造 24 小時吸客機制?
策略五: 堅持內容創作,絕不造假
創作內容一段時間後,大概會知道什麼樣的內容是讀者喜歡的,但有時不能只一味創作讀者喜歡的內容,否則只會被演算法牽著走,而且漸漸下來你可能不再享受製作內容的過程,最後導致你放棄內容行銷。
另外我們亦絕不買假 Likes 和假追蹤者,原因是表面的數字雖然可觀,但假追蹤者並不會和你的帳戶互動,最後只會慢慢埋葬自己的帳戶,變成一潭死水,結果得不償失。
結語
做好內容從來是成長關鍵,當中雖然有很多小撇步可以使用,但我們認為過份花時間鑽研小技巧未必能幫助你達到目標,倒不如集中火力去製作優質內容為你及你的品牌帶來長期成效。
而經營了 IG 數年後,我們認為相對個人為本 (即平常大家見到的 KOL 類型帳戶) 或媒體類帳戶 (如 100 毛),B2B 帳戶其實更難增長,其原因是 B2B 帳戶一般以公司作單位,亦即當中不會帶有太多個人情感或性格,相對而言較難給予潛在追蹤者人性化或希望交流的感覺,也缺乏較輕鬆吸引的生活日常。 但同時其優點為公司身份明顯,所以大部份查詢或 DM 都不會是閒聊,而是生意查詢為主。 我們認為很難說兩者何者更好,端看你的個人需要選擇你的帳戶定位。
雖然 1.6 萬追蹤者不是很多,卻是我們腳踏實地建立起來的支持者,希望以上作為內容創作者的分享可以幫助到大家經營你的 Instagram 帳戶吧!
MORE Digital 是一間香港的 Digital Marketing Agency,我們的客戶包括地產商、媒體、公用事業、唱片公司等,除了上述的例子外,我們亦有幫助不同的客戶建立及增長其 Instagram 帳戶從而達到各種目標。 如果你在推廣上遇到任何疑難,歡迎隨時在我們的網站上或 Instagram (@moredigitalhk) 和我們直接對話,你亦可以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聯絡我們啊!